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鹽水港風華:鹽水、後壁的聚落再興

路線介紹

  • 鹽水、後壁的聚落再興

    位於大臺南市北部的鹽水區與後壁區,因地理區位,有著與成大所在的臺南市區截然不同的歷史發展脈絡。其位於八掌溪與急水溪流域之間,時而歸屬嘉義、時又歸屬臺南、亦曾為獨立的行政區:鹽水港廳。即使至今日,兩地人民仍與嘉義縣有相對密切的往來。

    分處八掌溪下、中游的兩地,曾是生活型態截然不同的市街與村落。鹽水可說是臺灣最古老的城鎮之一,據說在鄭芝龍來臺(1621年)前即有漢移民進入,1717年(康熙56年) 《諸羅縣誌》記載:「鹹水港街,屬大奎壁莊,商賈輳集」。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而有月津、月港之稱,繁華一時。

    後壁區長短樹聚落則因漢移民溯八掌溪流域至當地開墾,因樹木高矮不一而命名。《諸羅縣誌》云:「康熙三十六年,莊民合築長短樹陂。」可知漢移民在當地的開墾甚早,進行水利建設從事農業耕作。日治之前,長短樹莊已形成「頂長短樹」、「藥店口」及「下長短樹」等聚落,八掌溪支脈穿過其間灌溉良田。

    日治時期以後,兩地因糖業生產有了更多共通性。鹽水區的岸內糖廠曾是鹽水港製糖的總部,是鹽水地區之重要經濟命脈;後壁長短樹聚落週遭則是東洋製糖會社(後明治治糖)的蔗糖採集區。同時,持續也有稻米生產。

    時至今日,兩地同樣因人口老化與外流,欲藉由原有的歷史特質,尋找永續經營、發展的方式。探訪兩地,除了可見到地方民眾的努力之外,處處可見大學相關科系參與聚落空間再造計劃,使老聚落有了新的活力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