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臺江內海的前世今生

路線介紹

  • 台江原為古「台江內海」區域,是西拉雅族的傳統生活空間,也是荷蘭、明鄭、清代的古戰場。1832年曾文溪氾濫改道後,使內海淤積,變為今日台江區域,亦即安南區地帶。踏溯本路線,瞭解台江區域由滄海變為桑田,由多元族群資源場所轉向戰場,由戰場變為屯墾聚落,由農漁轉向工業,再由工業轉向生態環保、觀光遊憩的歷史軌跡。台江地帶成於曾文溪,也長期為曾文溪氾濫所影響,因此逐漸形成特有的宗教民俗與歷史文化。藉由實際踏溯,重新省思河流、聚落、信仰及文化相輔相成之理。

    臺江,你所不知道的海洋台灣故事

    臺南市安南區古稱臺江,這裡曾是開臺歷史的現場,也是移民拓墾的新故鄉;這裡曾是臺灣最美的內海,也是河流沖積扇。成也曾文溪,敗也曾文溪,因為,曾文溪的氾濫,才有了肥沃的土地;因為曾文溪改道,才有了拜溪墘的臺江民俗文化。面對著多變不定的曾文溪,臺江先民慣稱為走溪流。溪流來了,就要走。先民從走溪流中,熟悉了海埔地的尊敬天地環境的生存之道。面對不可迴避的生存環境危機,更為了化解村落的苦難,撫慰災後悲痛的人心,公親寮拜溪墘至今,十二佃三叢松成蔭,淵海佛祖從受難者成為村落的守護之靈。

    臺江可說是臺南市的威尼斯,南有鹽水,北有曾文,中穿鹿耳門溪及嘉南大圳,由東向西的大溪小圳,川流不息,連結了上中下游,連絡了村落,連結了信仰,連結了文化,讓鹽份地帶有了甘美的水。今日治水之道,必須重新省思河流、聚落、信仰及文化相輔相成之理,從其交橫的圳之源、河之道探尋,才能讓先民創建的臺江之地。百代永續。

相關注意事項

地文化工作團體-臺南社區大學臺江分校
大廟不只是信仰中心,更是民間教育的起源,臺江致力推廣「大廟興學」,鼓勵老幼鄉親到大廟學習,舉辦社區博物館走讀、家鄉河川保育、一村一廟一樂團等特色活動,再次凝聚起人民與地方文化間的情感。
本路線當地提供風味餐,每人請自備80元餐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