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走向成功之路:府城巷弄中的鄭成功文化演繹

路線介紹

  • 鄭成功從十七世紀中葉(明鄭時期)以來迄今與臺灣各地,尤其是臺南之地方社會有著密切關係,歷經不同政權、不同群體創造的傳統逐漸疊加和轉換的過程。一方面固然展現出不同掌權者的政治施為與主流族群對於弱小族群產生的壓迫與衝突;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由下而上彼此間在這片土地上交流激盪所發展出的獨特的族群文化、宗教信仰與歷史變遷。其中,府城所在的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祖廟、永華宮、孔廟、赤崁樓、萬福庵、小南天、北極殿等宗廟祭祀場所的演化,更是在深諳國家禮制的臺南本地地方仕紳的影響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社會不斷的變化之中,「鄭成功文化現象」逐漸成為臺南一地新的宗教文化、政治、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之一。而二次大戰後,本校由省工學院升格為大學之際,「延平」「成功」之命名討論,皆欲嫁接鄭成功的孤懸海外仍思「反清復明」、「盡忠報國」的寓意,最後終以「成功」為名。此亦反映出當時台灣所處政治時空的背景。如今,以「成功」為名的教育設施、街道名和零食等,更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

    因此本路線希望透過踏查有關鄭成功的場域,藉由實際置身於這些歷史場域中去觀察與思考「空間的存在」、「社會意義」與「未來想像」,並從人們對鄭成功的塑形/書寫去思考鄭成功形象(有對立卻多元的面向)是如何被建立,進而探究其中的真實與虛構之間的文化建構、社會意義與政治意涵等不同視野,提供大家對於歷史上鄭成功的多元角色及其衍生出的鄭成功文化現象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