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水乳交融- 水資源與農業、畜牧業

路線介紹

  • 水乳交融 水資源與農業

    本路線集中在介紹「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與之衍伸的農業及畜牧業。從烏山頭水庫源頭一帶的菁埔埤為起點,接續介紹林鳳營牧場與柳營八翁里的牧牛之家,再到官田區的烏山頭水庫及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以山上淨水場為終。嘉南平原擁有肥沃土壤有利農耕,向來是台灣的膏腴之地,但因氣候之難,加上當地河流短而湍急、含沙量高、最大最小水量差異懸殊等水文特性,在農業灌溉上困難重重,導致收成時有波盪。嘉南大圳興建以前,1917年菁埔埤已被納入公共埤圳。於八田與一的帶領下,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完工於1930年,作為日治時期工程經費最高、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設施,八田與一採取新工法築造水壩,「三年一作」輪灌制度使可享有灌溉用水的農民增加3倍,於水利工程史上有巨大突破。據陳鴻圖研究,嘉南大圳完成後,對自然及人文環境的影響亦相當深遠,前者如烏山頭貯水池興建前後地形地貌的轉變,後者如聚落型態及機能逐漸變易,耕作方式受到制約等。而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興建完工後,菁埔埤與水庫水源串聯調度,有利於農事用水的供給,完備的儲水系統改善嘉南平原仰賴天候維生的命運,有穩定的灌溉系統,使原先土壤肥沃的嘉南平原在日治時期成為台灣米倉。而「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於2009年10月5日列為文化景觀水利設施類,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定義「文化景觀」,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獲得文化部補助,建置菁埔埤、瓦窯埤、洗布埤3個歷史埤塘的親水步道。在六甲柳營一帶豐富的水色,務農比例佔百分之八十,卓峻价指出由務農轉酪農之因,以政府宣導及土地位於酪農區內為重。1974年政府在柳營鄉成立酪農專業區,2003年在社區營在與社區產業的合作下,朝酪農觀光發展,獲得內政部的最佳社區特色獎。為這條原以農耕為主的路徑,增添新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