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流瀾小西腳

路線介紹

  •       「流瀾(lâu-nuā)」為閩南語流口水之意,小西腳指舊時小西門(靖波門)、現今西門圓環南側一帶,小西門於1755(乾隆20年)興建,1970年(民國59年)城門遷建至成功大學。

          本路線的核心精神有四:

          1.介紹府城兩大溪流之一——福安坑溪之歷史變遷

          2.由小西門一帶組成的四安境

          3.沿福安坑溪而行的保安路,衍生出來的港口飲食文化

          4.福安坑溪流經的日治古蹟群,面臨拆毀與保存所象徵之

             史觀反思

          福安坑溪源自小南門城邊,向西流至保安路下大道,注入台江內海,流經四安境,小西腳屬「四安境」之範疇,是民間信仰結合聯合防禦的組織,平日可透過宗教活動交流情感,戰時可發揮防禦外敵及維護地方秩序之責。四安境以良皇宮為首,城內沙淘宮、城外保安宮、檺林宮、海防廳土地廟為境廟,採三年輪一次爐主,這種由廟宇組成之民防系統亦是府城的特色稱為「聯境」,聯境組織影響了府城的常民生活與都市規劃,小西腳位於港口與廟口周遭,而保安路也因地理位置,港口造成人群聚集,而廟埕亦是人民聯繫情感的公共場所,人潮帶動錢潮,延伸至中正路、友愛街、海安路一帶,自日治時期發展出沙卡里巴(盛り場,意為人潮聚集之地),成為府城重要的美食重地,「點心攤」林立,也是民眾一想到小西腳便會流瀾(lâu-nuā)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