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從舊樓到新樓

路線介紹

  • 愛在台灣 全台第一 ; 巷弄老街 耐人尋味

      在隨處可見古樸巷弄與老街的臺南,俯拾皆是耐人尋 味且餘韻無窮的故事。故事無分新舊,交織的是府城人或 外地客的集體記憶。

      英法聯軍擊敗清軍後,1858 年要求臺灣開埠通商。於是安平港在 1860 年開設通商口岸,展開臺灣對外貿易的新葉。而隨著外國商船的到來,西方傳教士也再度來臺灣進行自由傳教,這是繼荷蘭時期之後,基督教在臺灣的第二波開展。

      由英國長老教會派遣來臺的宣教師馬雅各醫生,他在臺南透過醫療傳道的過程,不僅創辦臺灣第一家西醫醫院新樓醫院。為了信徒教育,他更將聖經翻譯成臺灣話,與推行羅馬字拼音的白話字運動。1881 年他捐贈臺灣第一 台活字印刷機,1885 年巴克禮牧師於其設立的聚珍堂 ( 俗 稱新樓書房 ) 正式印刷發行臺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聚珍堂即今「台灣教會公報社」的前身。

      從馬雅各到巴克禮、從臺南神學院到新樓醫院、再轉衛民街一號知事官邸對面地下道到北門路衛民街口眺望舊樓,然後折回青年路台灣教會公報社,這一帶是臺南鐵支路的附近。而青年路 232 巷的平交道帶出府城建築地理、 歷史文化與政治經濟性的變遷,同時交織出南鐵東移的戲 劇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