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南境再生:墓葬夜總會與運動嘉年華會

路線介紹

 

|臺南市立棒球場/田徑場/游泳池|

都市計畫技師早川透在《都市計畫の理論と實際》一書規劃有植物園、動物園、公園道路、競技場合一的特殊公園,在臺南市規劃建置的特殊公園場所15萬坪,即座落在大南門外的臺灣人墓地,此案在當時引起臺籍臺南市民相當大的反彈及不滿。但都市計畫的推展與廢墓計畫,還是如火如荼進行,並由州廳給予搬遷墓地補償。

1913年(大正2年)以後南臺灣野球發展在企業及官署支持下開始蓬勃,隔年位於臺南公園內的野球場優先落成使用,野球運動的出現,讓野球場變成受歡迎的新空間。1931年(昭和6年)嘉義農校棒球隊打進甲子園棒球賽獲得亞軍,使得全民對野球的熱愛進入前所未有的熱潮。同年,臺南野球場計畫開動,於五妃廟東南側約1萬坪腹地設置新的野球場,並依照當時文部省規範的球場面向、觀眾席高度來建造,並於1932年(昭和7年)完工,是臺南第一座符合當時比賽規範的正規野球場。戰後在臺南市政府的經營下,1970年起逐步修築,目前稱為「臺南市立棒球場」,並於1999年由職業棒球統一獅隊進行認養球場。

1932年(昭和7年)臺南市綜合運動場開工,場內有:陸上競技的跳高、標槍、三級跳遠、跑道、投擲比賽及賽馬場,於隔年完工,並隨即於5月28日展開舉辦「市民運動大會」。而且此綜合運動場的跑道在當時已經規劃為周長400公尺,是參考英、美的運動賽道經驗而來,相當符合當時國際水準。周遭景觀歸上也考慮到綠美化,共種植了木麻黃、尤佳利、鳳凰木等總計約1萬多顆樹木。

日本在發展體育運動同時,即早就確立陸上、水泳運動並進的發展。1922年(大正11年)臺灣新教育令頒布,水泳運動被納入體育課,這在當時對於深信水鬼傳說的臺灣人是一相當大的挑戰。臺南最早的水泳場為使用自然海水的海水浴場,分別為1909年安平(一鯤鯓)海水浴場、1914年喜樹(五鯤鯓)海水浴場、1929年灣裡(六鯤鯓)海水浴場。但由於設置區域離市區較遠,需要搭乘交通工具前往。後在1924年(大正13年)於花園町(今公園國小旁)設立水泳場,5月1日開幕後即有360人次入場,並區分出一般時段及女性專用時段,顯現因經濟發展過程,對於性別需求的逐步尊重。1938年於野球場旁設立第二座水泳場,建造長50公尺,寬20公尺的新式泳池,為今日臺南市立游泳池的同一地。戰後泳池經過擴建,增設教學池、練習池、SPA池等其他各式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