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南境再生:墓葬夜總會與運動嘉年華會

路線介紹

 

|竹溪與竹溪寺|

竹溪寺位於竹溪旁,竹溪舊名為「南溪」,推測應是位於行政核心區的南邊,因而得名。後因溪畔竹林成蔭,風景宜人,所以為騷人墨客詩作中多稱做「竹溪」。竹溪寺相傳創建於1661至1664年間(明永曆15~18年間),此年代推斷為近代學者盧嘉興依照明儒沈光文詩詞〈州守新構僧舍於南溪。人多往遊,余未及也〉所推斷。清代方志首見記載於1686年(康熙25年)蔣毓英《臺灣府志》之中,後在1720年(康熙59年)陳文達編纂的《臺灣縣志》中記載,竹溪寺溪流環拱,山門懸匾「小西天」。

1916年(昭和2年)住持捷圓上人捐出畢生積蓄重新改建竹溪寺,後眼淨法師繼承住持,設佛學院,興建蓮池寶塔、功德堂等建築,使寺院空間更加擴大,到1975年住持然妙法師進行改建為北方宮殿形貌,於2011竹溪寺封寺展開整修。

竹溪寺旁有臺南市殯葬管理處的崇孝塔,為目前竹溪寺旁仍可見之墓葬文化空間。竹溪於2018~2020年間進行「竹溪河岸及體育園區周邊景觀改造工程」,工程目的在於展現竹溪水岸休閒空間的自明性與空間意象,強化恢復既有水域資源,運用「減量」及「復育」之生態工法,加強多數的複層植栽,恢復竹溪之自然樣態。由於植被能護岸,空間的得以重新整理,現有水環境形塑出都市藍帶景致的休閒基地,讓周邊生活環境品質改善,更提升公共設施服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