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七鯤鯓
路線介紹
|瀨北場與鹽埕天后宮|
1752年《重修臺灣縣志》中的輿圖上已可見到內海的本島沿岸上標有稱作鹽埕的地方,為開闢鹽田之地,鹽民定居而成產業聚落。此一鹽田是1750年代原來的瀨口鹽田損壞以後,於瀨口之北方重建而來的,遂稱之為「瀨北場」。鹽埕天后宮創建時間約在1760年前後,當地耆老指出,該廟原是奉祀居民由泉州原鄉帶來的信仰——武惠尊王,清代官員為能庇佑瀨北場而迎來天上聖母神像,從而廟宇改為以天上聖母為主祀的天后宮,武惠尊王則降為陪祀。另也指出,廟中天上聖母神像碩大,但當時的鹽民並沒有相對應的財力雕刻如此碩大的神像,亦即該神像應是官方出資雕刻的,是當時瀨北場的歷史見證之一。
除此之外,廟前供奉的石頭公為落款嘉慶辛酉(1801年)的「重脩瀨北場碑記」,該石碑原本立於鹽埕溪上的廣安橋旁。廣安橋建於1782年,後年久失修,而在1801年重修留下碑記。時過境遷,後來石碑一時不知去向,直到1970年代鹽埕溪鋪設箱涵時被發現,被鹽埕天后宮拾回,但最初僅擱在廟旁,後來據說是媽祖顯靈表示該石碑已修成正果,應享人間香火,遂立於廟前供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