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五條港的水神與郊商

路線介紹

水仙宮

臺南市中西區神農街1號

水仙宮主祀大禹、寒奡、項羽、伍子胥、屈原等五位水仙尊神。現址位於舊時南勢港的尾端,為水陸交通 輻輳之地。

初為一茅頂竹柱篾壁,後迭經增修。乾隆六年 (1741年),臺廈商旅陳逢春等人重修廟宇,並填平廟前的南勢港道以為廟埕。乾隆廿八年(1763),北郊蘇萬利等人集資修廟,為郊商參與修廟之始。次年,因廟前小港淤塞,為附近居民侵占,當時臺灣知府蔣允焄乃下令拆除違建並增廣廟埕,並立「水仙宮清界勒石記」石碑於三川門內。

海盜蔡牽亂後,三郊因助平亂而名著於全臺。因是三郊召集諸商,公議捐金為公款,預備接濟地方公事。道光七年(1827年),開三益堂於水仙宮邊室,俗曰三郊議事公所,水仙宮地位益趨重要。三郊也以其介於官方與地方領導組織之間的體系,主宰著地方秩序的發展與運作。

如今水仙宮只餘一進,不復當年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時的恢弘模樣;且因位處五條港區,地勢低下,故臺南俗諺「上帝廟埁墘,水仙宮簷前」,即指城內位於鷲嶺之上的上帝廟(北極殿),其廟埁比水仙宮的屋簷還高。周邊為水仙宮市場,隱蔵許多平民美食,是五條港區必訪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