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台江內海的前世今生

路線介紹

 

十二佃神榕

公親寮拜溪墘、淵海佛祖─化難為安 的台江治水神話故事

成也曾文溪,敗也曾文溪,因為,曾文溪的氾濫,才有了台江肥沃的塭田;因為曾文溪改道,才有了拜溪墘的台江治水神話故事。

面對著多變不定的曾文溪,台江先民慣稱為走溪流。溪流來了,就要往高處走,先民走溪流,發展出尊敬天地環境的生存之道,面對不可迴避災難危機,化難為安的台江流域信仰文化,撫慰災後悲痛的人心,公親寮拜溪墘至今,十二佃三叢松成蔭,淵海佛祖從受難者成為村落的守護之神。

「拜」,這是臺灣先民反思環境與生命,身與心照見「誠敬之明」、「反思之淨」的常民之禮。十二佃居民奉請關帝爺、池王,祭犁頭符,栽種三棵神榕,樹底 以鼎,埋設七星燈,對付青瞑蛇。如今,三棵神榕早已變成臺灣西部平原最大的榕樹林,傳述著台江治水神話故事。

台江海尾寮與本淵寮則共同奉祀台江水難成神的淵海佛祖,淵海佛祖廟仍然屹立於天馬電台南側,台江水患古地,見證曾文溪改道災難歷史。

在這開臺歷史之域,年年農曆七月底,台江公親寮鄉親,家家戶戶擔著牲禮祭品,齊聚曾文溪舊河道畔,奉請清水祖師,祈天禱地,以祭以祀,化走溪流的避難經驗為常民文化,為在地知識,警醒台江子孫,勿忘走溪流與水共存的歷史,勿忘化苦難為守護力量,共祈台江,長住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