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春牛埔的迎曦與東安

路線介紹

臺灣府城巽方砲臺(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臺灣府城 ( 臺南府城 ) 創建於雍正 3 年 (1725),原本為木柵城構造,乾隆 53 年(1788) 林爽文事件之後改築土城,道光 12 年 (1832) 張丙事件之後進一步加強府城防禦,包含在大東門外增建外廓,應由竹圍構成。外廓城中新開永康、東郭及仁和三座城門,另於東北與東南兩處增建兩座砲臺,巽方砲臺就 是位於東南側的那座砲臺,落成於道光 16 年 (1836)。東南側的竹圍大抵沿著今光華街,城內地勢明顯高於城外,而具備戰略位置上之優勢。

      臺灣府城在道光年間之增建, 許多城門、 砲臺的名稱乃依乾 ( 西北 )、兌 ( 西 )、坤(西南)、巽(東南)等後天八卦方位命名。巽方砲臺之名即因此而來,依此推測原位於東廓東北側之砲臺應稱為艮方砲臺, 目前已消失。 而道光年間另外也曾建西外城, 三座城門即分別被稱為拱乾、 兌悅、奠坤,目前僅留存兌悅門,與巽方砲臺、大東門、大南門及三處城垣殘蹟,皆屬於國定古蹟 「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 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