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五條港的水神與郊商

路線介紹

 

景福祠

臺南市中西區人和街44號(永樂市場內)

又稱佛頭港土地公廟,據稱創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位處佛頭港上源王宮港、媽祖港與關帝港三條港道的滙集點,可分別向上延伸進府城的廣安宮、大天后宮與開基武廟。由於此處港道較為寬敞,成為當時比賽龍舟的地點,蔚為府城一大盛事。

據聞週邊居民咸信若店屋高過廟宇將招致禍事,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佛頭港福德祠碑記」,規定廟前店屋不可高過此廟,以資敬神。然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該廟仍舊毀於祝融,紳商集資大修,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立下「重建景福祠碑記」和「萬物資生」匾作為此事見證。此後直至1964年才重新整建,1981年時再修,而成今貌。

本廟為拜亭與正殿二進式的磚石木構建築,是極為簡單的閩式平房。

由於佛頭港昔日運送貨物以來自福州的杉木為大宗,故杉行多設於此處,景福祠前的普濟街古名「杉行街」即因 此緣由。而當時碼頭有「大崙蔡」與「前埔蔡」兩個苦力集團,時常因搶搬貨物而發生衝突,因而有了「蔡拼蔡,神主牌仔摃摃破」的俗諺。

民國七十四年(1985 年)公告為三級古蹟,是臺南市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