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踏溯專欄

成果專區

三向禮-阿立母的祝福

 

三向禮-阿立母的祝福

 

文|林芊錚

圖|施博泰、踏溯台南辦公室

 

 

Namuina ina itlouburitonai gamour-lpahu nambuluiyon suatsua tlaj parapupau aviki tayitapukihihit takkakuva kiaritrit.

今天是成大老師和學生特別來這和祢請安,請祢保佑他們一路順利平安,健康萬事如意。

部落導覽員為踏溯台南課程祈福,口中唸道是西拉雅族的三向祝詞。

 

吉貝耍(Kabua Sua)部落的信仰中心-大公廨,位於部落西北側,坐北朝南,三面由清水磚柱支撐,頂部為閩南風格的水泥瓦頂;脫鞋進入公廨內部後,往上端看,可見正廳和其左右兩個旁廳的上頭分別綁了兩顆豬頭殼、一顆羊頭,象徵著他們的祖靈信仰。大公廨內有兩位阿立母,各自在兩間旁廳;而擺放在正廳的是尪祖,祂的地位高於阿立母,但平時不管事。

吉貝耍部落居民每天都會前往大公廨祭奉,裡頭總是擺放了新鮮的檳榔。

 

從外觀表徵來看,西拉雅族是祀壺信仰,祭壇上可見甕矸—即阿立矸上面插著澤蘭(ihing),但因為研究觀點及層度加深,他們真正祭祀的對象是壺中的「向水」,代表祖靈的力量。總和來看,澤蘭、檳榔和米酒是西拉雅信仰最常見的三大要素。

開始進行祭祀時,導覽老師拿著一粒檳榔,並以西拉雅語念咒語,為遠道而來的老師和同學們祈福;接著將檳榔放在祭壇上,再用米酒於檳榔上滴三滴,然後含一口米酒向前、向後,以霧霰狀噴出。整個儀式稱作「三向禮」。對於西拉雅族而言,噴酒禮為一種與祖靈及所有公廨內的靈分享酒的方式。但要留意的是,祭祀不能只拜正廳,三間廳堂都得拜,從正廳開始,接著是左右旁廳,最後再順時針繞行公廨外圍一圈,整個祭祀儀式才算完成。

循著部落導覽員一一告知的步驟,成大同學誠心祈福著。

 

踏溯台南西拉雅路線,每次拜訪吉貝耍,都會鼓勵學生進行西拉雅族傳統祭祀體驗。而本次11月28日,共有三位參與祭祀的同學。對於噴酒體驗,同學表示當時沒噴好,酒會從嘴巴滴下來,要將酒噴成霧狀並不容易;而另一位學生則有抓到噴酒訣竅,描述其過程很像吹氣,需將嘴巴嘟起來,使酒集中在嘴巴前端,再用力噴出。對於噴酒失利的現象,導覽老師補充說明,噴酒的確需要技巧與練習,因此部落裡從小就會訓練小孩噴酒,且就算噴酒失敗,仍需把酒吞進去,產生「阿立母沒醉,自己先醉」的有趣情景。祭祀結束後,很特別的,參與祭祀的同學也品嘗檳榔,表示它滿好吃的,一口咬下會流出甘甜的汁液,其甜味有如甘蔗一般。

祭祀前學生練習口噴酒的技巧,是大公廨旁有趣的畫面。

 

踏溯台南,意義為踏察、溯源,透過實際參與和觀摩,引領學生主動對生活周遭感到好奇,多加觀察與思考腳下的這塊土地與自己的聯結。吉貝耍部落擁有完整的公廨建築群,保存了許多西拉雅族的傳統文化及習俗。

西拉雅族人的遷徙與定著,帶領學生參訪吉貝耍部落,除了學習當地的歷史及傳說故事、文化推廣之外,祭祀體驗也讓同學親自接觸、感受在地族群的文化,為西拉雅線的一大看點。

現在的吉貝耍部落居民日常說的是與你我相同的語言,但彼此擁有不同的信仰,而那些祭器、祭品對西拉雅族代表的意義與文化關聯性又是什麼?更進一步可以思考人與自然環境如何互動?人與宇宙又是如何連結? 踏溯台南讓學生「看見」在地多元文化的同時,擴充他們的視野與引導獨立思考力。

吉貝耍部落有豐富的西拉雅族景觀,是踏溯台南教學的重要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