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踏溯專欄

成果專區

石在有趣,實在有趣

 

石在有趣,實在有趣

 

文 | 江柏蓁

圖 | 踏溯台南辦公室

 

 

讀者可曾想過,已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手機中有哪一種礦物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抑或是當某一種岩石消失,都市地景聳立的大廈建築將不復存在?

 

  漫步成大校園,除了各系系館與成蔭綠樹之外,也常見到不少雕像、石匾散布其中。過往行人可能就當作是裝置藝術,欣賞其美學價值。但作為作品的主體—石頭,背後也有許多故事能娓娓道來。在成大人之道中的「石在有趣」路線,地球科學系的袁彼得老師帶領著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同學從日常觀察來熟悉成大。

 

談起礦物就神采飛揚的彼得老師。

 

  「石在有趣」的課程規劃早在十年前的地球科學概論中便有了雛形。當時,袁老師為了讓地科系新生盡早認識成大,便想著透過介紹校園裡大大小小石頭背後的故事,使同學能快速與學校產生共鳴,也藉此對於自身未來要研習的專業知識可以有初步的了解。

 

  石在有趣開辦的頭一年,老師帶著同學逛的是自強校區。機械系、電機系、化工系館門前標示著系名的巨石皆是系友所贈。除了作為地標之外,岩石的種類、成因甚至是岩石紋理所顯示出的數千萬年歲月痕跡,在彼得老師口中都能成為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第二年改往成功校區探索。成功校區眾多系所林立,能講述的題材又更多了,例如說從前生命科學系館前的「牽手」雕像,含有鐵離子因而呈現磚紅色的紅砂岩便是來自異國的貴客。今年,為了縮短路程,老師轉往光復校區,配合著另一條「校園植物」路線,帶領同學穿梭在成功湖、小西門、雲平大樓等地。

 

校園中的任何角落,藏著無數的岩石,都有他們有趣的故事。圖為109學年度石在有趣於成功校區。

 

  對於認識一個地區的岩石礦物,大眾的想像也許是要親臨太魯閣那般地質變化豐富的區域,拿著地質槌敲敲打打,走在秀麗又險峻的巨石之間。其實,生活周遭地上的磚牆上的瓦,甚至是電子產品中的細小零件皆有岩石礦物的存在,比起專業地科知識的介紹,彼得老師更喜歡與大家分享岩石礦物於生活中的的應用。

 

「很難以想像吧,這些白色的部分是由矽抽絲而成的。我們都以為矽是堅硬的,其實他也能有這樣的狀態。」

  在訪談期間,老師變魔術似的從隨身包包裡陸續拿出白礫石、石英、矽等等岩石礦物,這些都是踏查期間會讓同學傳閱的教材。最有趣的是老師的包包中也有一段光纖傳輸線,線外頭的橡膠已被切開,裡頭白色的矽質細線柔軟的裸露在外。

 

 

矽(Si)可以是堅硬的原石,也可以製成柔軟的玻璃纖維。照片由彼得老師提供。

 

  而「石在有趣」還有和其他路線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有兩位專職解說的助教。來自心理系的陳好彬同學對於岩石礦物非常的熱愛,自已也收藏了百種石頭。他認為能推廣、引起學弟妹們對於相較物理化學不甚熟悉的地球科學的興趣是自己的理想。本身就是地科系的李沁馡同學則是覺得能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專業,是證明自己對於學科理解的方式之一。

 

  彼得老師認為對話、觀察是認識周遭環境的絕佳方式。對於初來乍到的大一新鮮人,在摸索校園的過程中,若是多看幾眼腳下的石頭、伸手摸摸系館的建築,或許也能對於成大有另外一種連結。

 

彼得老師製作的岩礦卡,可以協助學生快速辨認石頭。

 

隨身攜帶各式各樣的岩石,在適當的時機展示給同學看,是石在有趣老師及助教們上課的小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