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溯台南

踏溯台南

文學院 通識教育課程

踏溯專欄

成果專區

發現生活發現美

 

發現生活發現美

 

文|江柏蓁

圖|踏溯台南辦公室

 

 

目前於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任教的陳佳彬老師,在踏溯台南的團隊中已是老面孔,此回全新的小路線「美之旅」便是出自老師的規劃。以往,踏溯台南的課程多半著重在相較來說更為「看的見」的事物。也許是傳統產業的興衰與延續,也許是建築場域在悠悠時光中所扮演的角色之流轉變遷,也許為歷史人物的風花雪月和軌跡。然而,對於「空間美感」這樣抽象的概念,似乎甚少著墨。因此,老師便想藉此機會,以臺南美術館及週遭場域為引,讓同學們挖掘出屬於自己的與美的連結。

 

主修表演藝術的佳彬老師,希望可以透過更多元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可「美」究竟是什麼?是米開朗基羅雕刻出的肌肉線條,還是日落時天邊雲彩的自然轉換?在老師眼中,美並無一個既定形式,而是存在於生活各處。忠義國小裡,孩童玩耍的爛漫笑語是美;葉石濤筆下的字字句句也是美。愛國婦人館羅列的偉人事蹟是美,一旁的克林台包精緻好吃甚至也能說它是一種美。自荷西時期以降,臺灣歷經了諸多敲打琢磨,尤其在臺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我美感。那這樣的美感不僅僅是束之高閣,存在於木質畫框間,在常民生活的大街小巷裡,美無處不在,只待我們打開心胸。

 

在課程規劃中,佳彬老師盡可能的縮短帶隊老師講解的時間,各個空間皆是點到為止,過其門而不入。同學們不會由老師帶領參觀文學館、孔廟,而是會在一個半小時的自主踏查時間裡恣意漫步,盡情探索。小路線總課程時長也不過四個小時,扣除簽到簽退與學習單的收發,接近過半的課程都是同學們的「自我修行」。作為臺南最早發展的文教區域,孔廟文化園區已有不少小有名氣的在地店家。巷弄裡的布朗尼、入口狹窄的咖啡店、遊客指定的水果冰,也許都是同學們興致勃勃的必訪之地。不過,老師還是鼓勵大家從不同面向下手,走出獨一無二的私房路線。

 

美之旅路線前半段由老師講述地方的故事與特色,後半段則由學生自行在場域內探索。

 

「只有走不完的行程,沒有無處可去的困擾。」佳彬老師說

 

假設聽完帶隊老師的講解但還是對自主踏查沒有想法的同學又該怎麼辦呢?別擔心,佳彬老師大方分享了幾個口袋名單。如果你是對於藝術欣賞很有興趣的同學,除了或古典或現代的臺南美術一館二館,對街標示不太顯眼的東門美術館也值得一逛。如果你對民俗宗教總是津津樂道,明鄭時期開基的永華宮、以浮木雕成的清水寺水流觀音和府城四大月老之一,主責復合的重慶寺絕對能滿足你的好奇心。如果你自詡為文藝青年,那就直奔臺灣文學館和葉石濤紀念館吧!若你將「民以食為天」奉做圭臬,肉圓、魚丸、水晶餃、包子黑輪必讓你滿載熱量而歸。

 

自主探索的行程少不了「吃」,許多學生會一邊品嘗美食,一邊填寫學習單。

 

在人類創造社會的過程中,「美」也隨之而生,如同大自然裡的日月星辰長伴左右。由於它源自於生活,因此這條路線比起知識的取得,更像是一種剖析與探索。透過關心這塊土地上的種種,以人為基礎,向美去做追求,讓美學向下紮根,臻於至善。